知名财经作家张伯鑫,在他的财商课上说:
一时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拥有穷人的思维和性格,一直穷下去。
就像有些人,大事拎不清,小事算太精,机关算尽,功劳独享。
虽占得一时的便宜,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最终闹得人财两空。
“财富守恒定律”揭示,当一个人内在的“德”不足,则难以撑起外在的“得”。
穷,从来不是宿命,穷人性格才是致贫的根源。
1
“穷人性格”之一:人品穷
唐朝,有个米商,人送外号“钱九两”。
为了牟利,他偷偷把一斤秤改成九两,还为此沾沾自喜。
起初,大伙的确没发现他的猫腻,照常去米铺买米。
但时间久了,就有人察觉出不对劲,上门找他对质。
钱九两当然不认,还嘱咐两个儿子再把秤改成八两。
结果,不到一年时间,原本顾客盈门的米铺,就冷清了下来。
钱家父子虽尝到了一点甜头,却失了百年基业,可谓得不偿失。
然而,这种“九两秤”的傻事,在现实生活中却比比皆是。
打假博主@狂飙兄弟,就不止一次在市场上碰上“鬼秤”。
最夸张的一次,当属前阵子他在海鲜市场上的经历。
一处海鲜摊位前,博主质疑商贩的秤斤两不对,遭到对方的辱骂驱赶。
争执过程中,商贩自知理亏,竟光天化日之下砸毁电子秤,抢夺博主手机。
视频一出,全网沸腾,相关部门迅速介入,最后查明商家的确是有问题。
如今,且不说这个海鲜摊老板如何,就连带整个市场,都很少有人光顾。
老话说:讨了人事的便宜,必受天道的亏;贪了世味的滋益,必招性分的损。
贪图蝇头小利,损失的是未来的信誉;昧着良心赚钱,来日必将加倍偿还。
世上最愚蠢的精明,莫过于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天道好轮回,不义之财取之必祸,亏心买卖终亏自己。
2
“穷人性格”之二:眼光穷
前几天,重温电视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,对年轻人谢晓夏的选择,颇感唏嘘。
谢晓夏本来跟随一位师傅学手雕,却觉得木雕活来钱太慢,便偷偷做起了网络直播。
见他如此心浮气躁,师傅狠狠批评了他,谢晓夏一气之下竟直接跑去上海炒起了基金。
结果,他钱没赚到,还把仅有的三万元积蓄全部赔光,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务工。
真是“富人思来年,穷人顾眼前”。
越是想赚快钱,越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看到哪个行业赚钱,就一股脑地跟风,听说哪里有红利,就不管不顾地转行。
只要短期内得不到回报,就立马沉不住气,像没头苍蝇一般追逐眼前小利。
“穷人性格”,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短见,一种忽视长远规划和个人成长的盲目。
曹德旺在老家建厂房时,把工程承包给了一个闽侯人。
签订合同的当晚,闽侯人偷偷找上曹德旺,又是给他塞钱,又是给他送礼。
曹德旺觉得蹊跷,一问才知原来当地有个习俗,承包方一般通过低价拿下合同,再通过送礼找关系,把价格抬高。
闽侯人打的正是这个主意,就想狠赚一笔,根本没打算长久合作。
但曹德旺却接受不了这种“一锤子买卖”,直接警告闽侯人:
“希望你以后能够踏踏实实做事,不要总想着这些歪门邪道。”
愚者短视,智者远见。
真正的聪明人,从不计较眼前的得失,而是放长线钓大鱼。
只有抵得住诱惑,压得住性子,才不会急功近利,错失良机。
3
“穷人性格”之三:格局穷
《人情世故》中,看过一个徐小姐的故事。
徐小姐大学毕业后,入职到一家企业做销售。
刚入行那会,没有特别重要的活儿,领导便安排她和其他新人协助主管整理标书。
过程中,几个年轻人配合默契,相处融洽,不出几天就弄好了一份不错的标书。
然而令人气愤的是,在向主管汇报时,徐小姐却将功劳归为己有,对别人的付出只字不提。
结果月底发绩效,徐小姐自然把整个团队的奖金,悉数收进了自己的腰包。
同事们愤愤不平,但都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争辩,只能眼睁睁看着徐小姐吃独食。
不久后,销售部门重新划分团队,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徐小姐分到一起。
这下,吃独食的徐小姐只能单干,完全无法胜任上级交待的任务。
不久后,她主动提出离职,本以为能再找到一份工作,却不料自己的事早已传了出去。
无论竞聘哪家公司,背调一关就过不了。
《省心录》中云: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
出门在外,最忌利益独占,不给旁人分一杯羹。
你坑人一次,别人记恨你一辈子;你夺人利益,必成为众矢之的。
路经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时,减三分让人食。
求财,重在共赢,生意,讲究合作。
只有舍得让利,我们在赚钱这件事上才能持久。
4
“穷人性格”之四:认知穷
商业顾问刘润说:
“所谓赚钱的本事,就是构建战略势能,用稀缺能力支撑价值空间。”
什么意思呢?他举了一个企业家的例子。
这位企业家,在餐饮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,仍能保持300%的年增长率。
就在于他悟透了一个道理:不能只想着赚客户的钱,要尽力帮客户省钱。
比如,他为高端餐厅做预制菜,只选那些工序复杂的,像红烧肉,糖醋小排,狮子头等。
这样他就能为那些餐厅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,而他则从为客户省掉的钱中抽成一点。
他的稀缺能力在于集中烹制预制菜,价值空间在于为客户省了钱,根本的思路是通过利他实现利己。
反观其他同行是怎么做的呢?
为了盈利,要么进行恶性竞争打压对手的品牌,要么降薪裁员先保住几个大股东的利益。
然而,这些老板越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利润,越是难以有立足之地。
刘润忍不住感慨:这位企业家真是用高纬度认知对竞争对手进行碾压。
其实,早在很多年前,稻盛和夫就指出:利他,是最根本的生财之道。
只可惜,很多人反其道行之,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更有甚者,眼红别人发财,背地里使些“损人不利己”的招数。
社会学家罗伯特·阿克塞尔罗德曾说:生意场上,最优策略是“一报还一报”。
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,往往建立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之上。
养成利他思维,在高质量的互惠关系中,人才能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。
▽
有个精明的老妇人,每次逛超市时都一路试吃,经常不花一分钱就填饱了肚子。
一次,一个小孩想学她这样,却被身边的长辈教育说:
“别学这一身穷气,有了穷气,一辈子想翻身就难了。”
所谓穷气,在作家马德看来,就是把人性中的卑劣,养成了生活中的习惯。
为什么有人明明很努力还混迹于底层,恰恰就在于他们身上的穷人习气。
唯有从根上剔除穷人性格,才能扭转现状,进入生财的良性循环。
别贪小便宜,不急着赚快钱,不断地提升认知,凡事多顾一顾别人,自己的路才会越走越宽。
|